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

2013 平成二十五年十月十七日 敵は梅宮町にあり


從八坂神社與圓山公園之間的神宮道往北走,隔壁就是知恩院。雖然這趟沒有要進去,不過從前面走過也看到了號稱現存全國最大的木造山門。日本真是充滿了又粗又大的事物喔。
山門再過去,看到了一個「京都解放運動戦士の碑」的告示牌。一見關鍵字,立刻好奇心大起阿。依照著指示從一個停車場彎進去,在停車場的旁邊,這個造型前衛的紅磚紀念碑就是了。
旁邊的解說牌介紹,這座碑是紀念終戰以前遭到鎮壓,與京都有淵源的進步人士與左翼人士。紀念碑主要以赤煉瓦的碑身與紅色御影石的屋頂構成,象徵「赤旗覆棺」。

京都這座城市除了千年帝都的歷史感以外,在我的印象中還一直蒙上一層左派的色彩。京都府曾經出過七屆連任的共產黨籍知事,至今也是日本共產黨得票率最高的區域,基盤非常穩固。另外還有戰前戰後兩次的瀧川事件、至今保留在京大西部講堂上的獵戶座三星,都是我對京都印象的一部分。

雖然大部分的左派在進入體制掌握權力以後都會變成該被消滅的雜碎例如南美洲那一票白癡總統,但是就那段衝撞體制,挑戰權力者的歷史來說,我是非常欣賞這些人的行為的,尤其是為之付出性命的人。我覺得同樣是激進者,通常右派只能讓人感受到那種過度形而上而無法具體陳述的主義,空有一股非理智的熱血,但是左派所追求的理念卻較能讓人看到實際感。可惜現在這個當下已經不是這樣了,現在的日本左派幼稚,右派腦殘,沒一邊是能讓人覺得靠得住的,難怪日本政壇只能繼續被大黨舊勢力和政治世家把持。

繼續北上。這裡貌似是淨土真宗的發祥地,有幾座相關的地碑。
親鸞就是淨土真宗(一向宗)的祖師。而把淨土真宗發揚光大的蓮如,同時也是個生了13男14女的種馬。淨土真宗後來又分裂成十派,包括知名的東本願寺(大谷派)、西本願寺(本願寺派)。關於一向宗的豐功偉業請搜尋關鍵字一向一揆、石山本願寺、顯如,這可是個連織田信長都能將之踹屁,就算放眼現代的武裝宗教恐怖團體都找不到半個威力能與之批敵的超神威教派。

遇到交叉口左轉進華頂道。
不知名的寺院,但是建築很有型所以拍下來了。這種突出於屋脊上具有通風功能的塔樓在台灣叫做太子樓,不過日本稱之為啥我忘了。回來查了一下地圖,這座寺院應該是叫常称院。

走到與河川交叉之處,這條河就是白川了。沿著白川往北走。
這裡叫梅宮町。看到這座時髦的學生宿舍後請右轉進入巷子,到了這個不時髦也不気味,既陰暗又空氣不好,連濕度都好像比較高的小祠堂。這裡是繼血天井、將門塚之後,我所到過的不気味景點No.3。
看到了寫著「光秀公」的匾額和燈籠,恩,就是這裡了,敵は梅宮町にあり!這裡就是發動史上影響最鉅的叛變結果還發動完沒幾天自己就死掉的混蛋廢柴明智光秀的首塚!

如果信長沒死在本能寺之變,織田家統一天下並且順利將權力世代交替的話,肥狸家康大概也沒有秋起來的機會吧。如果接替戰國時代的不是鎖國封閉的德川幕府,而是承襲對世界充滿求知慾與野心的信長所建立的世間,日本會變得更有趣吧。都是你這隻禿頭害的!算了,看在我們彩姊腦袋偶爾也有洞居然喜歡這種貨色的面子上,稍微來拜一下。

往上接到三条通,一右轉沒幾步看到這個。
然後再接回神宮道。

不知為何這般若面有種臭嘻哈潮味......?

幹噴這在屋簷上裝了鐵拒馬的是什麼超屌的戰鬥基地?

然後平安神宮的朱紅色大鳥居就在眼前了。

2013 平成二十五年十月十七日 祇園社

約早上九點半,到達八坂神社。

注意到了社號標最上端,「八坂神社」四個大字的頭上有一塊部位看起來明顯是挖空再嵌進去的,現在上面是兩個神紋。
個人推測原來在那個位置的應該是終戰前的舊社格「官幣大社」的刻字吧。戰後日本在GHQ的政策下實行了政教分離,過去由國家制定的舊社格被廢止,所以將刻字改掉,大概是這樣,吧。

而八坂神社這個名字也是經過改名的。明治維新以前因為神佛習合的影響,這裡以釋迦摩尼佛說法的祇園精舍為名,稱為祇園社,社內的主要祭神也是祇園精舍的守護神牛頭天王,到了日本後與素盞鳴尊習合,成為同一神。在過去提過的蘇民將來故事中,牛頭天王扮演了關鍵的角色,於是被人們視為疫病之神,祇園社也成為祈求健康的代表神社,從平安時代到現在都備受崇敬。

明治維新以後,政府下達神佛分離令,於是祇園社改名為八坂神社,祭神也順理成章的改回了素盞鳴尊的名號,不過京都人還是將八坂神社暱稱為「祇園桑」,它的門前町也依然叫做祇園,御朱印也還是寫「祇園社」。枯燥完了,快點進去照相。
恩對不起,我還是要來繼續枯燥,因為我沒有辦法寫出文藝和小確幸的氣味。

像這樣歷史悠久又地位崇高的神社,當然曾經有過一段相當秋條的日子了。因為被認為驅除疫病非常靈驗,所以不只是庶民,包括公家、武家與皇家都向祇園社做出了大筆的奉獻。就跟當代的諸多有力寺社一樣,祇園社盤據了龐大的領地和經濟資源,更獲得朝廷承認,握有能夠將公權力擋在社領之外的「不入之權」。作為延曆寺的末社,祇園社還有令朝廷畏懼的比叡山僧兵們當靠山。青年時代的平清盛就曾經因為和祇園社發生衝突而引發僧兵下山強訴,差點讓平清盛和他老豆平忠盛遭到流放。

YEAH〜這些宗教場域從來就不是個宗教歸宗教政治歸政治超脫俗世的清淨之地對吧。好拉暫停一下繼續逛下去。
這是境內攝社,以結緣為訴求的大國主神社,門口立了稻羽素兔和大國主的石像。我忘了有以前在blog沒有講過這個故事,不過太好了wiki有所以我可以不用打。總之因為這個結緣的故事,所以大國主被賦予結緣之神的形象。(聽說也跟祂在其他諸多神話中尬人無數有關。)
到拉,八坂神社。掛滿在舞殿四周的燈籠上面都寫著進獻的人名與商號,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的社殿是在1654年,德川幕府四代將軍家綱時代建成的。

遊客意外的不多,對照相非常有利。這時候已經快要十點,難道觀光客都睡到現在嗎?
面向社殿的右手邊看見了著名的「忠盛燈籠」。事情簡單說是這樣:白河法皇在祇園社這裡雨夜見鬼,於是命令平忠盛來打鬼。結果平忠盛生擒對方後發現只是個穿著蓑衣手持火炬來給石燈籠點燈的社僧。
所以就是這顆石燈籠是吧。

忠勝燈籠旁邊是惡王子神社,這座小型的攝社是奉祀主祭神素盞鳴尊的荒魂。以前講過荒魂就是神明狂暴面的屬性。不過在神話裡,素盞鳴尊幾乎都是狂暴的形象為主,已經夠荒了呀。
再過去還有貌似很紅,旁邊會噴出美容水的美御前社,奉祀的其實就是素盞鳴尊生下的宗像三女神。

往另外一頭看,齋館前面這個明治時代的獻燈感覺特別有趣。
不同於一般石燈籠造型的獻燈,這座獻燈看起來像是模仿銅鏡的造型,雕飾著滿滿的雲紋,鑲嵌在石刻中間的是電燈,燈罩上還有三つ巴的社紋。這個很酷。

八坂神社逛完了一圈,接著到隔壁的圓山公園跟龍馬、中岡銅像敬個禮。
為銅像題字的是戰後初代首相吉田茂。

基座上由京都高知縣人會長○○○○(字認不出來啦!)撰寫的銘文,特別令人注目的是其中批判了軍國主義與昭和軍閥。
接下來往北穿出公園,往平安神宮的方向晃過去。距離雖然不算近,但是途中有個公車不到的地方想去叨擾一下。


2014年1月14日 星期二

2013 平成二十五年十月十七日 Sunshineの四条通


(這樣的標題有像流行歌嗎?)

起來速吃了東横イン的早餐,然後先到旅館隔壁的新玉津嶋神社跟神明打個招呼,這是從第一次自助到日本時就養成的習慣了。新玉津嶋神社是平安時代末期的歌人藤原俊成勸請紀伊國玉津島神社的神明,在自家宅邸內建立的,雖然曾經數度燒毀重建,但現在的位置應該跟最初差不了多少。(就說日本好猛阿,隨便一所小不拉機路邊神社就能挖出上千年的身世。)

昨天出門太早神社門都還沒開,今天時間剛好。
社域很小,格局非常擁擠的神社。不過也是因為這樣,跟正殿的距離非常接近,可以很近的仔細觀察正殿的細節。這座正殿是採用屋頂呈「ㄟ」字形,正面屋頂向前弧狀延伸,長過背面的「流造」。是最多神社正殿所採用的建築樣式。
說不定已經有人看出來這座正殿跟哪裡很神似了。對拉就是下圖的桃園神社,桃園神社的正殿就是採用流造。神社的建築形式是很死板的,沒什麼變化空間,不過桃園神社倒是有個跟上面新玉津嶋神社明顯的差異,就是用彎曲如蝦形的「海老虹樑」連接了前方拜殿的長廊。
桃園神社 正殿
被停車場、住商大樓包挾的狹窄神社內,也暗藏了如此具有傳統和風美感的畫面阿。題外話,我覺得台北市內某些隱藏在鬧區中的廟宇感覺也不錯,有種與外界隔絕的古意。拜完以後,坐公車到四条河原,稍微搜索了一下這一帶的史跡點:江戶時代,土佐藩在京都的藩邸就位於這附近。

先是在一條巷子內找到了岬神社。這座稻荷神社最初建立在鴨川上一個沙洲的岬角,所以叫做岬神社。江戶時代土佐藩邸建立後,因為遷入了藩邸境內,所以後來就被稱為土佐稻荷了。
看到右下角的異物了。這裡有兩三頭貓在晃來晃去,已經把這座神社當成自己的地盤了,果然貓都喜歡神社。

外面看貼了張告示寫說請勿隨意餵食。事實上也不需要,因為貓是比狗更加保留有捕獵本能的肉食性野獸。
因為龍馬出身土佐藩,所以這裡也拿龍馬來土佐沾光一下。其實龍馬在京都時基本上是不待土佐藩邸的。他原本就身負脫藩之罪,躲人都來不及,被赦免以後還是個性飄撇不喜歡跟那些假掰上士作伙所以都住外面。但也就是因為這樣缺乏藩方的保護傘,所以才被刺客逮到機會。

岬神社前面轉一個彎,在高瀨川邊的這座已廢校的小學校舍,就是江戶時代土佐藩邸的所在地。喔對了來略提一下高瀨川,其實它並非自然的河流,而是江戶初期挖掘的運河。之所以提這個是要說其實過去台灣也不乏像下圖這樣的城市美景,著名的例如台中綠川,只是國府據台後大都被填平當馬路了ㄆㄆ。
後來這裡成了學校用地,目前的建築是昭和三年(1928)年興建的舊立誠小學校,這座學校後來因為受少子化的影響而廢校,校舍目前似乎是作為文化設施使用,內有電影院和劇場之類的,大概類似台北光點這款吧。
大體上以直線為主的外觀,從玄關處往上延伸的這一塊區域則使用了若干Art deco風格的裝飾,視覺上雖然簡單卻時代感滿載,如果出現在台灣可以說是長得一臉欠拆欠都更樣,真sad core。

回到四条通上,前方就是鴨川與四条大橋。右手邊還有著名的東華菜館。
大正十五年(1926)由米國建築師William Merrell Vories建造,據說裡面還有日本現存最古老的電梯。其實最初是西餐廳,戰後才轉讓給中國人開中菜館。

雖然只有局部裝飾應用了巴洛克元素,而並非全體都遵循巴洛克建築的樣式,不過這風格還真是超浮誇,超巴洛克阿。不只是常見的波浪、曲線而已,連羊頭,魚貝等很具體的形象都塑造出來了。
在對岸有一座和風建築與這棟超浮誇洋樓隔著鴨川對望,歌舞伎劇場,京都四条南座。

過橋後又看到一棟顯眼的大樓,雖然沒有像東華菜館這種浮誇的巴洛克裝飾,但是黃色面磚和頂端塔樓的特殊線條還是讓人強烈感應到他的歷史感。大正五年(1916)建造的菊水西餐廳。
來到四条大橋東側的橋頭,在這裡當然要向史上第一位實現日本巡迴表演的巫女偶像膜拜!出雲阿國!
出雲阿國是戰國時代末期,出身於出雲大社的巫女。為了募集維修出雲大社的經費,於是她與巫女眾在諸國之間展開了巡迴表演。表演的內容是念佛踊,也就是一面敲擊鑼鼓吟唱佛經,一面舞蹈。但是阿國改良了這種傳統技藝,加入了戲劇性,還有女扮男裝、奇裝異服、西洋打扮等豐富元素。根據史料記載,阿國的巡迴不只是在民間演出,還進入了御所,很可能是在朝廷公卿甚至天皇面前表演。於是乎阿國被後世公認為歌舞伎始祖。

等一下,戲劇性、女扮男裝、奇裝異服、西洋打扮,而且還集體、巡迴:
有沒有影!所以阿國不只是歌舞伎始祖,更是偶像團體之祖!而且還不只是偶像,出身於遠離日本中樞的出雲的阿國,更是地元偶像之祖阿!不知道48集團的團員們有沒有好好在拜阿國的。

剛剛提到的南座就在阿國銅像的斜對面,門口就立了一座「阿國歌舞伎發源地碑」。
近看南座。

四条通繼續走到底,就是八坂神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