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8日 星期三

おくりびと 送行者




很小很小的時候開始,我就經常思考著關於死亡的事。

當然是充滿恐懼的。年幼的我曾經躺在床上不停的想著死亡,想著一切的結束,想著與親人的分離,想著獨屬於喪禮的那股神秘氣息,想著年邁的阿公阿婆,想著自己的衰老...直到忍不住哭出聲,驚醒了哥哥,母親也趕緊過來問我怎麼了。

直到現在,我依然經常思考著死亡。只是似乎不再那麼害怕了,我只希望那一天來臨時,我早已打點好一切,包括了該放的歌。死法,當然最理想是在睡夢中斷氣了,只是這對於經常晚睡,嗜肉食,又學了抽煙的我,大概是一種奢望。只是即使知道如此這些壞習慣還是改不了,不知道這算是豁達或者只是自暴自棄。

至於死後的世界。我不見得是個無神論者,但是打從心底不相信有天堂和地獄。那麼輪迴又怎麼樣呢?有人說此世的因和緣會延續到來世,但是對我來說,想像那種記憶完全重洗的感覺,實在太悲傷了點。直到聽到了「千の風になって」這首歌—感謝我最敬愛的李前總統登輝先生的介紹—歌詞中往生者化為千風,並未消逝也並未遠離,這樣的意境撫平了我對死後未知的不安。如果有死後的世界,我衷心希望會是那樣。

我沒有自殺傾向。但對於老是念茲在茲的我,死亡,這個題材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所以我去看了《おくりびと 送行者》。

這部電影沒我預設的沈重,卻遠比我想像中的更美。片中的納棺師在為亡者淨身、整理容貌、化妝、更衣,每個步驟都無比的溫柔且崇敬,透過一連串優美的動作,整個納棺儀式彷彿化為一場藝術表演。生在—不是,死在台灣的我們,似乎很難期待自己能被這麼溫柔的送行。我深深痛恨台灣的喪葬儀式,極致愚蠢、粗糙、雜亂、毫不莊重且不知所謂。我甚至很認真的考慮去當個假基督徒,省得以後跟這些莫名其妙的狗屁禮俗攪和。

其他關於這部片一些溫馨的橋段,甚至幽默的笑點,網路上已經夠多了,就懶得贅述。倒是有段激情戲在諸多心得或討論中幾乎都被略過,我卻覺得它包含了很多訊息。

男主角大悟,在成為納棺師後第一次的CASE,就不幸遇上了死亡逾兩月的獨居老人。沾染著死亡的惡臭氣息,完成充滿恐懼和噁心的初體驗,回家後大悟突然抱住了妻子,飢渴的愛撫著。在此妻子年輕的胴體對應了腐爛的屍體。大悟在澡堂中努力的搓洗著身上的屍臭和死穢,連鼻孔內都不放過。而今懷中溫暖的肉體,鼻中所嗅到的體香,正是一條命活生生的證明。而性本身,也成為了死亡的對應。性即是生,性是所有生命的源頭。

於是他所擁抱的,不再只是妻子,而是對生命的眷戀。

經歷過阿公、外公和阿婆的過世,對於死亡帶來的離別,似乎也不是那麼悲痛了。真正的遺憾,不存在於死亡,比起生離的遺憾,死亡倒顯得是一種完美的結束。